WEDCV155VD5RRV515DV |
內容簡介
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
在日治時期、戰後初期乃至今日,伊能嘉矩當年的足跡,
確實影響了臺灣研究領域的每一個角落。
「學者、文人、著作家、奇才」,這是日本統治臺灣初期,在臺日人對伊能嘉矩的稱讚;歷來臺灣學者稱他是臺灣歷史研究的「金字塔」、「巨峰」、「奠基者」。別號「臺史公」的伊能嘉矩,來自日本東北鄉村遠野,隨著近代日本帝國的擴張,來到臺灣,一步步展開其臺灣研究的踏查足跡。
伊能嘉矩集官員、人類學家、民俗學家、歷史學家與記者的身分於一身,本書即為其代表性傳記,是在帝國研究、概念史、人類學、以及東亞史等各領域之中極受矚目的新作。
本書透過對伊能嘉矩作品的分析,呈現他的一生及其所屬時代。更透過伊能嘉矩,追蹤當代臺灣歷史文化建構的殖民印跡。誠如作者所言,「回到伊能嘉矩的時代,是為了重新在當下透過伊能嘉矩看到我們這個時代」。
全書內容主要為伊能嘉矩的生平傳記,以及針對其作品及其學術思想研究的評論。書中附上百幅珍貴圖片,及表格、年譜、著作目錄等資料。
在生平傳記方面,作者陳偉智以其多年來對伊能嘉矩的研究,根據許多一手史料及《伊能嘉矩先生小傳》、「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展覽資料等豐富資源,介紹伊能嘉矩的人生經歷。在明治維新前一年誕生的伊能,其人生軌跡也隨著近代日本的展開與擴張,而有不同階段的發展。隨著近代日本發展,伊能嘉矩從遠野到東京,再到臺灣,然後再回到遠野;在帝國中心的東京、內國鄉村遠野,以及海外擴張所獲的殖民地臺灣,展開其人生與知識探索的旅程。馬關條約之後,伊能嘉矩於1895年動身來臺。在臺灣,伊能以臺灣總督府下層官員的身分,展開其「臺灣人類學」的研究計畫。他從事全島原住民調查,並出版臺灣歷史研究專著,成為臺灣研究的知識權威。
在研究評論方面,作者藉由伊能的手稿、臺灣原住民歷史民族誌《臺灣蕃人事情》、臺灣歷史書寫作品《臺灣志》、《臺灣文化志》等,分析伊能的臺灣人類學構想、歷史文化理論以及各種學術思想。
歷史學家楊雲萍曾言:「臺灣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這句話充分說明了伊能嘉矩在臺灣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在殖民地時代曾經是臺灣通的伊能嘉矩,是臺灣研究近代知識生產的先行者。在戰後,伊能仍然繼續以或顯或隱的形式出現。換言之,雖然伊能嘉矩在來臺十年後離開臺灣返回日本,並於1925年去世,但就其影響而言,伊能嘉矩其實從未離開臺灣。
名家推薦
吳密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胡家瑜(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
張隆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主任)
費德廉(Douglas L. Fix,美國里德學院歷史系教授)
Paul D. Barclay(美國拉法葉學院歷史系副教授)
松田京子(日本南山大學人文學部日本文化學科教授)
聯合推薦
本書以綿密的文獻檔案史料與民族誌資料解讀為基礎,全面檢視「臺史公」伊能嘉矩在田野文獻、族群分類及歷史研究上的先驅性貢獻及時代脈絡。作者結合學術史及後殖民研究的雙重視角,詳細剖析伊能臺灣研究的跨國網絡與知識系譜,進而解明日本殖民地學術的文化政治意涵。並從公共歷史的觀點,深入觀察解嚴以來關於伊能的各種紀念出版與展示活動,從而對其臺灣研究業績提出嶄新的解釋和評價。
從遠野到臺灣、從文獻到田野、從歷史到當代,本書不但是提供讀者迄今關於伊能最完整而深刻的學術傳記,更為臺灣史學史及後殖民史學,提供了細緻而動人的研究範例。──張隆志(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主任)
《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的出版讓我們看到年輕學者陳偉智近年來所下的功夫與努力。與前人的研究相較,作者在本書不但介紹這位早期「臺灣通」──伊能嘉矩的人生經歷和學術旅程,也運用其對後殖民理論之深厚理解來批判伊能歷史文化理論內涵的政治性。若想了解伊能嘉矩之雙重知識脈絡、時代背景或研究方法,本書是必讀的好作品。
作者另外的貢獻乃是讓讀者更了解自己的歷史想像(包括臺灣或原住民主體、現今的族群分類範疇、基本空間單元等)有多少還依賴著伊能嘉矩百年前所建構的殖民論述。正如作者在書尾所言,「回到伊能嘉矩的時代,是為了重新在當下透過伊能嘉矩看到我們這個時代」。──費德廉(Douglas L. Fix,美國里德學院歷史系教授)
本書是討論兼具官員、人類學家、民俗學家、歷史學家以及記者身分的伊能嘉矩之代表性傳記,是帝國研究、概念史、人類學、以及東亞史等各領域之中受到歡迎的一本新作。這本傑出的研究著作是基於仔細的、領域廣泛的第一手史料研究,而且它提出了更大的問題:包括制度化的知識以及社會界線的本質、民族以及種族間的關係。在這本書的許多優點之中,作者廣泛性的研究平衡了同情的以及批判的觀點,描繪出伊能的制度性、文學的、以及組織的臺灣原住民研究,揭示了其複雜以及重層的計畫。本書也說明了伊能如何成功扮演原住民文化報導者、日本官員、田野探查者,以及學者的多重角色,以發展其種族分類與歷史論述,至今仍影響臺灣與日本的政治與學術。伊能嘉矩模糊了官僚與學界、學術與新聞學、以及理論與實務的界線,不僅在他所屬的時代取得了成就,並且持續地影響了後來。簡單來說,伊能嘉矩的故事闡述了在帝國的年代中,現代社會學知識的政治基礎。──Paul D. Barclay(美國拉法葉學院歷史系副教授)
伊能嘉矩於日本殖民統治初期渡臺,主要以人類學以及文獻史學的方法詳細地調查有關臺灣的「文化」,並遺留下相當多的研究成果。在思考殖民地支配與學術的關連性,以及有關臺灣「文化」在20世紀前半的論述空間之方面,考察伊能臺灣研究的方法,是特別重要的課題。關於這樣的主題,本書作者陳偉智長年來以銳利的問題意識、並陸續發表了優秀的研究。這本書為其集大成的研究成果,全書貫穿了審慎的方法論、細心的資料分析,以及簡單易懂的敘述。擁有這些特色的本書,在逼近伊能嘉矩臺灣研究的全貌的同時,也見到了其影響的廣袤,本書的出版很令人期待。──松田京子(日本南山大學人文學部日本文化學科教授)
作者介紹
陳偉智
美國紐約大學(NYU)歷史系博士候選人,臺大國際學程兼任講師,曾任宜蘭文獻委員會委員、國立宜蘭大學講師、紐約大學講師。專攻臺灣近代史、歷史與社會理論、歷史人類學以及人類學史。曾發表〈知識與權力:伊能嘉矩與臺灣原住民研究〉、〈田代安定與《臺東殖民地預查報文》〉、〈自然史、人類學與臺灣近代「種族」知識的建構〉、〈「患ったのは時代の病」――鶏籠生とその周辺〉、〈顏智在臺灣:1920年代臺灣反殖民運動的國際主義契機〉、〈戰爭、文化與世界史:從吳新榮〈獻給決戰〉一詩探討新時間空間化的論述系譜〉等論文。共編著《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特展專刊》、《田代安定宜蘭調查史料研究》。
目錄
「臺灣研究先行者」序言
前言
第一章遠野與臺灣:從鄉村到殖民地
一、從遠野到東京
二、從東京到臺灣
三、從臺灣回到遠野
四、位處帝國邊緣,以及再生
第二章重層的知識網絡:「臺灣人類學」的構想
一、殖民遭逢的再現:平野秋夫與伊能嘉矩
二、人類學家的登臺:田代安定、伊能嘉矩與鳥居龍藏
三、東京人類學會與臺灣人類學會
四、臺灣人類學會的「人類的理學研究」
五、臺灣原住民研究的展開
六、臺灣漢人的調查構想與展開
第三章族群分類知識的形成:殖民地人類學與《臺灣蕃人事情》
一、人群分類知識的建構
(一)生與熟
(二)平埔蕃的課題
(三)全島蕃人調查的登場
(四)修正與再現
二、族群分類知識的科學性宣稱
三、伊能人類學的延續
第四章歷史知識的建構:臺灣史研究的展開
一、渡南觀光:來臺初期的臺灣史筆記
二、臺灣在世界之中
三、地理歷史教科書編纂
四、臺灣全志的登場
第五章方法、田野、理論:伊能嘉矩的歷史文化理論
一、伊能的田野現場
(一)媒介:伊能的語言能力
(二)田野中的社會關係
二、殖民地人類學的田野、理論與權力
(一)分析方法與知識建構
(二)伊能的文化理論
(三)描述的與比較的民族誌
(四)從「人的人類」到「國的人類」
(五)公共歷史
(六)國族主義、進化主義與「異己」研究
第六章影響與再生:殖民閱讀與後殖民挪用
一、影響
二、正典化
三、挪用與再生
四、公共歷史中的伊能嘉矩
結論
一、殖民地歷史民族誌的展開
二、「我們要前進」:伊能再踏查
後記
註解
附錄一 伊能嘉矩臺灣研究書籍著作目錄
附錄二 戰後伊能嘉矩臺灣研究書籍與論文:翻譯與復刻 1945-2013
附錄三 伊能嘉矩年譜
參考書目
序
記得有人說:在「小說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LeoTolstoy的「日影」的映照。假使我們學了某氏的口吻,可以說:「臺灣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楊雲萍1949
在臺灣研究的領域中,不論是否從事歷史研究或是人類學研究,大概沒有不知道伊能嘉矩(1867-1925)的人吧。甚至,在學院的專門知識或是學術論文專著之外,屬於公共歷史學或是大眾歷史學的一般社會文化知識場域,在電視媒體的紀錄片中、在教科書或通俗歷史讀物裡,乃至博物館展覽或是較有規劃的觀光旅遊中心,最近十幾年以來,也常常可以看到伊能嘉矩出現在這些媒介上。
如同歷史學家楊雲萍於1949年所寫的評論所預示的,「『臺灣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不只戰前的殖民地時代、戰後初期乃至今日;不論是學院裡的臺灣研究,或是社會中的公共歷史,來自日本東北岩手縣丘陵群山中鄉村遠野的伊能嘉矩,在百年前曾經是日本帝國南方殖民地的臺灣,留下了顯著的印跡。
透過重新閱讀伊能嘉矩,探索伊能嘉矩的臺灣研究的知識建構層位,追蹤這些印跡形成的線索,能有助於我們了解這位影響了日後臺灣研究發展的伊能嘉矩其人其學之外,更希望透過對籠罩臺灣研究伊能嘉矩日影折射的解析,進一步了解其反景顯影當時的歷史脈絡與知識生成條件,以及後來持續映照著不同時期的知識生產狀況。
伊能嘉矩一方面是作為學者的歷史人物,其人生的足跡,交織著重層的知識與制度的網絡,更與近代日本的展開,特別是帝國的擴張息息相關。其臺灣研究的知識生產,既是時代的產物,同時也參與了其所身處的時代。另方面,伊能嘉矩一生事業之所關注,其足跡與人生履歷,使得在近代日本內國的與帝國範圍內的兩個周緣地域,亦即遠野與臺灣,重疊在一起。透過他的經歷,我們看到了近代日本在帝國邊界內外空間上的展開與疊合,使得伊能嘉矩本人變成一個饒富象徵與實質意義生產場所,其生前與死後,皆在這兩個帝國的周緣地帶,產生了各種漣漪。
遠野在戰前因日本民俗學大家柳田國男的《遠野物語》而著名,戰後更因此成為日本的「民間傳說的故鄉」(民話の里),被戰後日本文化民族主義形塑成在民間傳說與日常生活中保存了日本文化本真性(culturalauthenticity)的場所。伊能在遠野──不論是否透過柳田國男的襯托──以鄉土史研究先行者的身分被記得,成為遠野的歷史代表人物之一。在臺灣,在殖民地時代曾經是臺灣通的伊能嘉矩,其作品成為近代知識生產中劃定「臺灣研究」範圍與定義研究議題的先行者。在戰後,伊能仍然繼續以或顯或隱的形式被閱讀、被引用、被翻譯、被展示,甚至被抄襲。換言之,雖然伊能嘉矩在來臺十年之後離開臺灣返回日本,並於1925年去世,但就其影響而言,伊能嘉矩或許從未離開臺灣。
1980年代臺灣民主化之後,臺灣研究獲得了市民權,成為臺灣社會重建歷史意識的資源。重新回顧近代史,殖民地時期的歷史,既成為歷史記憶重建的資源,也成為當時臺灣社會再出發的起點。1990年代,伊能嘉矩的許多作品在臺灣翻譯出版,而其戰前已出版的作品,也陸續再版刊行。一百年之後,伊能再度在臺灣登場,不再是百年前近代日本帝國擴張浪潮上的一波紋,而是臺灣民主化之後,重新追尋自己身分時的挪用資源。「臺灣研究」在伊能嘉矩手中,曾經作為客觀化的研究對象而被定義,百年之後,則是主客對調,不管是透過伊能追尋曾經失落的歷史,或是以批判的眼光檢討伊能的文化理論建構基礎概念,伊能嘉矩成為臺灣自我定義的主體化過程中,所挪用或者轉化的資源。從客體到主體,在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之間,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末,一世紀之間,主客交換。如果百年前曾經踏查臺灣的伊能嘉矩,如歷史學家楊雲萍所言的,影響了臺灣研究的每一個角落。百年後我們對伊能的再踏查,更是一種隨著臺灣的歷史發展民主化之後,臺灣歷史知識本身也同樣經歷了民主化之後的一種再重構。在伊能嘉矩作為臺灣研究的先行者消逝之後,臺灣研究仍站在伊能嘉矩的肩膀上,或繼承、或批判,不斷地繼續前進。
本書介紹並討論伊能嘉矩的臺灣研究,並檢討其知識生產的方法、建構的理論,以及分析其作品在不同時期的傳播與挪用。在介紹本書各章內容大要之前,先回顧歷來的伊能嘉矩研究史。
以下分為兩個部分:生平傳記以及研究評論。在生平傳記的部分,從1928年《臺灣文化志》上卷書前,伊能嘉矩弟子板澤武雄的〈伊能先生小傳〉開始,1939年板澤於伊能逝世十五週年祭時編輯出版《伊能嘉矩先生小傳》,板澤的傳記就成為認識伊能行誼的重要資料。1990年代遠野鄉土史家荻野馨根據伊能的日記、作品以及手稿,整理了詳細的傳記以及年譜資料。伊能的傳記研究,主要由其門生與遠野的地方史研究者、社會教育機構出版推廣,從1920年代以來,實際上是與遠野的愛鄉心之鄉土認同建構息息相關。而這些資料,也為後來臺灣在介紹或是研究伊能嘉矩時提供了重要的生平資訊。從日治末期、戰後初期直到1990年代臺灣史獲得市民權的時代,主要是透過板澤武雄或是荻野馨的傳記資料來介紹或是重新認識伊能嘉矩。本文在探討伊能嘉矩的學術旅程時,主要也仰賴這些傳記資料。在伊能的傳記中,我們認識了其生平與成就,而進一步了解其所身處的時代與其所建構的知識,其內容與性質,則有賴於歷來的各種對伊能的研究評論。
對伊能的研究評論,大概可以分為三類:屬於作品內部評論的(1)內容的評價;(2)研究成果性質的討論,以及屬於外部的(3)伊能及其研究的歷史環境與政治脈絡。
(1)內容的評價方面。伊能生前,東京人類學會長坪井正五郎教授即曾讚揚伊能對東京人類學會的貢獻,東京人類學會在五十週年紀念時也將伊能列為有功者之一。柳田國男則指出伊能的臺灣民族誌給當時逐漸以自然科學為主(體質與考古)的東京人類學會,增補了民族學領域(廣義人類學)。不過伊能在日本統治初期的田野調查,在1910年代遭到有長期臺灣原住民田野經驗的森丑之助猛烈而率直的批評,並徹底修正伊能建立的原住民族群分類範圍。只不過,森批評了田野與知識內容,卻也同意伊能對「分類」的基礎概念以及普遍的演化人類學的比較架構。伊能也同時在「人類學」與「歷史學」的臺灣研究學術領域中,建立了其先行者的角色。之後不論是日治中末期,或是戰後日本人類學界的評價,大致上也都以「先行者」來定位伊能嘉矩。至於「歷史學」,則從日治時期楊雲萍開始至今,伊能嘉矩一直被視為是近代歷史學的臺灣研究的開端。
(2)研究成果性質的討論。伊能的臺灣研究在日治時期似乎是從整體的臺灣研究來評價的,人類學被認為是伊能的方法。伊能自己似乎並沒有很強烈的學科界線認同,或許這也內含了某種後來稱之為「區域研究」的跨學科方法。伊能自己甚至認為「民族誌」(伊能用語為「土俗學」[ethnography])與「歷史」之間的界線只是現在與過去之間不同研究對象的任意畫分而已。戰後則逐漸發展成作為人類學家的伊能嘉矩以及作為歷史學家的伊能嘉矩的兩種形象,而這大概也與伊能的作品在戰後臺灣的接受史,以及不同學科知識對其前史的繼承與發展的不同有關。作為歷史學者的伊能嘉矩,在戰後的討論中,除了有針對其史料運用問題的討論外,其臺灣歷史像的建構,也有一些針對具體研究子題的批評。作為人類學者的伊能嘉矩,則是以臺灣原住民民族誌研究的先行者,在學術史的回顧上被討論,到晚近才有將伊能的「科學」還原回當時演化人類學普遍性的比較民族誌理論加以討論。
(3)伊能及其研究的歷史環境與政治脈絡。雖然戰後臺灣對伊能嘉矩的評價中,有從民族觀點立場發出的批評,但似乎更映照出類似批評所在的時代氛圍,以及戰後臺灣籠罩在中國民族主義文化政治的知識生產環境。真正將伊能嘉矩放在其所身處的歷史環境,討論伊能的學知與十九世紀末日本帝國擴張、社會思想,以及文化政治的時空條件之間互涉關係的研究,直到1990年代隨著一波全球後殖民思潮的影響,才逐漸在日本與臺灣出現。伊能嘉矩除了作為重新討論帝國與知識生產之間關係的實證個案之外,透過對伊能的人類學與歷史學知識建構,及其後續的影響的分析,也可以進一步作為討論殖民主義的文化政治與歷史主體建構之間的共構關係與挪用現象。
本書希望能在上述所整理三個歷來的伊能嘉矩研究史基礎上,介紹伊能嘉矩其人其學的歷史,以及透過伊能嘉矩,不論其是否在場,所呈現的時代歷史。最後是關於本書的副標題「臺灣殖民地歷史民族誌的展開」,希望能充分表達伊能臺灣研究的知識形式。伊能曾經對於「土俗」與「歷史」,寫下這樣的話語:
土俗解明現在,歷史則訴說過去。現在與過去,是一條連續線的兩極,歷史是以前的土俗,而土俗則是未來的歷史。現在與過去的限界,只是意味著時間的經過而已。而現用與非現用之間的區別,除了僅僅橫亙其間的事情之外,完全沒有一定的境界線。
對伊能嘉矩而言,民族誌與歷史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分界線,而其問題意識與作品更可以看成是用歷史的眼光來看現在的民族誌現象,同時以人類學的比較民族誌精神來研究過去的歷史。伊能的「歷史」概念與「民族誌」想像,是實證歷史學的客觀歷史與演化論人類學理論的比較民族誌的結合,其知識形式是一種歷史民族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0346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44頁 / 25k正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上周朋友小軍參加了大學畢業十周年同學會,回來後一直悶悶不樂,情緒非常低落。原來,這次聚會小軍見到了很多大學同學,不少人在工作上已經小有成就,最讓他詫異的是以前同宿舍的一個室友,上學期間成績平平,沒想到現在已經是世界500強公司的高管了。 再看看自己,當初求職時,選擇了這家公司,然而10年過去了還只是一名普通職員。 他失落的同時又忍不住想,如果世上有後悔藥的話,當初找工作時一定會擦亮眼睛,做出另一番抉擇。 ... 俞敏洪曾說:大學畢業其實只是我們證明自己的開始。 有人在學校成績優秀,畢業後卻變得平庸; 有人在校成績一般,畢業後卻幹得風生水起。 追根究底,都是因為很多求職者陷入這幾大職業陷阱。 陷阱一:行業陷阱 行業不同,造就不同的發展。 高速發展的行業,和處於衰落趨勢的行業,就如同直升機跟火車,同樣的起點,同樣的時間,結果卻天差地別。 小軍剛畢業時,收到了兩家公司的offer,一份是國企的傳統行業,薪水比較高,工作也輕鬆;另外一份來自新興行業的高科技公司,但剛起步,薪水很一般,風險也大。權衡利弊之下,小軍最終選擇了穩定、高薪的國企。 然而讓小軍沒想到的是,那家高科技公司發展迅猛,不到一年成為了行業新星,實力大增,薪水直接翻倍。 所以,行業的選擇雖然不是決定個人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卻也至關重要。 陷阱二:能力陷阱 著名管理思想家艾米尼亞·伊貝拉說過: 我們很樂於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於是就一直做,最終將使我們只會做那些擅長的事。 很多人可能會問:專心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對嗎? 其實這是兩碼事。 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是一種工作態度,在這個過程中能力可以得到提升; 而只做自己擅長的事,指的是選擇做自己已經精通熟練的事情,而不去擴展自己的其他能力,這是一種能力陷阱。 做事時我們都傾向於哪方面幹得好,就越喜歡干; 幹得不好,就去迴避。 然而,一旦給自己套上這樣的思想枷鎖,就等於固步自封,抹殺了自己的無限可能。 陷阱三:學習陷阱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帖子:一個人說自己在兩年內讀了200本書。結果面試官卻說,從他身上一點也看不出讀過200本書的影子。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陷入這樣的學習陷阱:看了很多書,報了很多課程,結果卻沒學到實際本領,行為上也沒有大的改變。 這是一種典型的「自嗨」型學習陷阱。 拼了命看書,卻因為方法不對而事倍功半。與在校學習不同,職場的評價標準只有結果,沒有方法的盲目學習最終只是徒勞! 所以,想要選擇合適的職業,想要在職場遊刃有餘、快速晉升,一定要避開這三大職業陷阱。 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 1. 選擇有發展潛力的行業 人生看似漫長,其實緊要處就那麼幾個。行業的選擇就是其中之一,選擇適合的行業對求職者來說至關重要。 要想選對行業,就需要考慮以下兩點: (1)了解自身優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每個人的性格也大有不同。找到自己做起來比較得心應手的事情或者做起來很輕鬆、很享受、比較容易成功的事情,這個可能就是你的優勢所在。 看看你的優勢在哪些行業能得到好的發揮,那麼如果選擇這些行業,你的價值就可以發揮到極致。 比如你擅長於寫作,是個文案高手,那你可以選擇廣告或新媒體行業。 選對行業,可以成就更好的你。 (2)結合社會環境 從大的方面了解國家有關政策,關注社會發展;從小的方面聚焦到具體的行業,了解該行業的基本情況。 在高速發展的時代里,各個行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這些行業在不斷地調整和改造,之前吃香的熱門行業可能不久就會變成了冷門。 所以只有正確把握自身特點,選擇一個能發揮自己優勢並且未來有不錯發展的行業切入,才能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2. 擴展自己未知的能力 人都擁有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自然能夠令道路通暢,但是這也會將自己限制在某個範圍里,難以得到進步。 貝爾納曾說:那些沒有受過未知物折磨的人,不知道什麼是發現的快樂。要成功,就要接受所有的挑戰,不能只接受你喜歡的那些。 在職場,想要走得更遠,必須挖掘自己的未知潛能,具體可以從以下兩點著手: (1)勇於挑戰自己,走出舒適區 古人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職場,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就要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跳出個人崗位和經驗局限,擴大交際圈子,拓寬眼界,增長見識。 同時,一旦邁出舒適區,人會產生一定的焦慮和壓力,學會消化這種焦慮和壓力,慢慢地你會獲得巨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滿足感會促使你開闢「新航路」,提高整個人的能力和素質。 不過,走出舒適區的步伐不宜過大,應該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否則會打擊自信心。 比如你不擅交際,想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那麼先慢慢學著跟自己身邊的同事溝通,再擴展到其他部門,進而更大範圍。 (2)優先擴大最需要的能力範圍 能力圈的擴大不能漫無目的,不要苛求自己成為全能型人才。分析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看看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有哪些地方還可以改進,從實際需求出發。目標越清晰,動力越強,行動才會越積極。 最近,連升三級的湖北順豐小哥汪勇可以說是提高自己未知能力的典範。從一個人開車接送武漢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上下班,到組建起志願者團隊,再到為醫院所有醫護人員籌集物資和餐食。 這些工作對他來說都是以前從未接觸的。在整個過程當中,他遇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有的需要組織協調能力,有的需要超強的領導力,他不但沒有退卻,反而主動面對,努力尋找解決辦法。 我想,汪勇肯定也想不到,原來自己竟有這麼大的潛力和能量。 3. 堅持高效學習 職場人既要工作,又要學習,所以高效學習尤為重要。 想要做到高效學習,可以從以下三點著手: (1)框架思維學習 框架思維學習就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圍繞自己的專業搭建自己的框架。如同蓋個房子,必須要打好基礎框架,然後再添磚加瓦,粉刷裝修。 在職場,這些框架應該是和你的崗位能力體系相對應的。比如說你是做財務的,那你必須對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這些基本框架非常熟悉和精通。框架搭好,然後往裡面添枝加葉,逐漸豐富框架中的細分知識。 (2)及時反饋性學習 如果想讓學習真正有效,一定要給自己反饋,尤其是及時反饋。及時反饋可以產生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促使你更有前進的動力。 反饋可以有多種方式。比如,看完一本書,可以做讀書筆記,可以歸納總結,也可以做思維導圖,把知識慢慢內化成自己的一種能力。 反饋也需要結合行動來進行。工作中學習,學習後工作,及時檢驗學習效果並作出適當的調整。 (3)由外而內的學習 亞里士多德說:不是因為你是好人,才去做好事;而是因為你一直在做好事,所以才是個好人。 同樣,由外而內的學習指的是先做後想,側重於行動。去做了,就會產生新的想法,新的想法反過來又會促使新的行動,周而復始,形成一個積極的良性循環。 比如你想變成一個具有領導力的人,首先就需要讓自己站在領導者的角度,以領導者的思維開始做事。事情做好了,你本身的能力也增強了。這個就是由外而內的改變。 結語: 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和財富,受到個人選擇的影響,取決於個人的思維和格局。求職時,我們做什麼樣的選擇,就會面臨著什麼樣的未來和發展。 每一個求職者,都要注意避開這些看似微小、影響卻大的職場陷阱,可以少走彎路。同時,不管你現在處於職業生涯初期還是正謀求轉型,只有了解自身、選對行業,挖掘潛能、堅持高效學習,才能在職場從容發展、快速晉升,創造無限可能。 ... 作者:選選——喜歡讀書,熱愛文字的追夢人! 來自:秋葉寫作特訓營 助教:月靈 編輯:米勒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career/kkevyoq.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49191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二林噁心治療中醫鹿谷鄉白天沒精神改善中醫診所田尾頭痛看什麼科溪州小兒過動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社頭情緒緊張改善中醫診所 建國科大附近推薦記憶力減退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Dcard推薦的溪湖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福興昏眩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溪州睡眠障礙門診改善中醫診所 大家都推薦這間鹿港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鹿谷鄉睡眠障礙治療中醫 中寮噁心看什麼科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和美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大村手抖中醫推薦 竹塘不用安眠藥治療看什麼科 治療有成效的和美中醫診所,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
留言列表